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,但親子之間的溝通卻變得更困難,不只是社會環境複雜、家庭的風格差異也很大。
Lulu 想跟你分享 5 個技巧與經驗談,文末還有討論群組,希望能幫助讀者建立好的親子關係,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,還能夠增強家庭的凝聚力。
辨別衝突與困難
你能辨別親子之間的衝突卡點到底是什麼嗎?
我自己是有刻意地做覺察練習,觀察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的情緒反應
有時候是很生氣無奈,孩子為什麼說三次四次仍然聽不懂
有時候是氣到發酵,孩子無理頭的反應跟回答,讓我卡住
有時候是不知道這麼開啟對話⋯⋯
有時候是無法處理衝突⋯⋯
不管是我個人經驗還是諮詢案例中,我不只強調溝通過程中的衝突與解決方法,更關心父母自身的情緒變化,而這一點點變化,正是溝通效率的重要關鍵。這部分有機會再詳談
補充閱讀:不只是教養,更是關於家庭經營 —— 在家正向教養的終極指南
進入重點:接下來文章會分享五個小技巧,Lulu 的經驗分享
1. 主動傾聽,表現關注
有效的溝通始於傾聽。當孩子與你交談時,請放下手邊的工作,全神貫注地聆聽他們的話。與孩子眼神交流,點頭或用簡單的回應表示你在聽。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話語和情感被重視,從而願意分享更多。
實用技巧:
- 保持眼神接觸,避免分心。
- 使用簡單的回應,如“嗯”、“我明白”,來鼓勵孩子繼續說話。
- 偶爾重述孩子的話,以確認你聽懂了。
2. 避免責備,用“我訊息”表達感受
我希望你不要在馬路上奔跑
我不喜歡你一直要我抱
這種說話方式表面上是關心,但是都是以父母的角度來做出發
我不是說這樣的表達方式是錯的!
但是這種溝通方式會引來更強烈的防禦或者是不好的情緒
如果換了方式說
寶貝,在馬路上跑跳,汽車撞到你怎麼辦?
寶貝,你平常走路的樣子很帥氣/可愛?今天為什麼不想走了呢?
在與孩子溝通時,責備和批評往往會引發防禦和抵觸情緒。相反,使用“我訊息”來表達你的感受,可以讓孩子更容易接受。例如,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時,可以說:“我看到你沒做作業,我感到有些擔心,因為我希望你能夠按時完成學習任務。”
實用技巧:
- 用“我”開頭來表達你的感受,而不是直接指責孩子。
- 描述具體行為,而不是給孩子貼標籤。
- 解釋你的感受和行為之間的關聯。
3. 建立固定的溝通時間
忙碌的生活中,建立固定的親子溝通時間可以確保你有機會與孩子深入交流。這段時間可以是每天晚餐後的家庭談話時間,也可以是每週一次的親子活動。固定的溝通時間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,並期待這些時刻。
實用技巧:
- 規劃家庭時間,例如每天晚餐後的30分鐘談話。
- 參與共同的活動,如散步、遊戲或閱讀。
- 確保這段時間不被其他事物打擾。
4. 表達愛與支持
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們並支持他們的選擇,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。經常性的肢體接觸、口頭表達愛意和鼓勵,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。
實用技巧:
- 每天擁抱或親吻孩子,表示你的愛意。
- 讚美孩子的努力和進步,而不是僅僅結果。
- 給予孩子選擇的自由,並支持他們的決定。
5. 解決衝突的技巧
衝突在任何關係中都是不可避免的,關鍵在於如何處理。當衝突發生時,保持冷靜,使用積極的溝通技巧來解決問題。尋求雙贏的解決方案,讓孩子參與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。
實用技巧:
- 冷靜處理衝突,避免情緒化反應。
- 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案。
- 承認自己的錯誤,並向孩子道歉,樹立榜樣。
結論
提升親子關係的有效溝通技巧,需要父母的不斷學習和實踐。主動傾聽、使用“我訊息”表達感受、建立固定的溝通時間、表達愛與支持,以及學會解決衝突,都是增進親子關係的重要方法。希望這些技巧能夠幫助你與孩子建立更加親密和諧的關係,讓家庭充滿愛與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