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什麼是網感?當代創作者的重大課題

Randy最近大量的接觸短影音的過程中,從中國的創作圈中,認識到一個詞「網感」,到底什麼是網感,又該如何累積與學習呢?跟著我一起學習吧!

認識網感

在社群討論中有網感的貼文或作品,不一定會紅,但是紅的幾乎都帶有「網感」。如說網感講一些熱門話題或參雜許多網路用語,仍然不夠貼切。

許多抽象概念都有吊書袋的說法,但我寫這篇是為了幫助自己思考,而不是要告訴大家我很厲害。我會試著把思考邏輯,盡可能用簡單的文字表達出來。

我認為,網感是在虛擬網路世界中的感知能力;我借鏡 EQ 是人類對於情緒及人際互動的管控能力。而推導出:

網感是一種感知,而不只是一種表面技巧或技術,是現代人在網路活動時所擁有的特別能力

成年人的日常活動中,在合適的場合說合適的話,是一種感知能力,如同你在夜店不會跟人討論經濟學,你在嚴肅開會的時候,不會突然發瘋亂叫。

因此我會認為 EQ 高的人,通常網感都不錯,因為共情 (empathy) 的能力比較好,網感可說是內容創作者們,為了溝通方便又多創造了一個名詞出來。

網感的重要性

不管是社群小編還是自媒體創作者,掌握「網感」的能力非常重要。

有網感的人,只用幾句話甚至一張圖,就能輕鬆拿捏觀眾的注意力。而沒網感的人,花了許多血汗時間,可能也沒多少互動與關注度。

在這個流量等同於現金的時代,網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社群敏銳度是網感嗎?

在網路的發展過程中,社群佔了很大版面。我認為網感的確需要社群敏銳度,但是又不僅於此,因為像是資訊或者知識的傳播,他可能是當前大眾沒有興趣的話題,還沒紅。但透過網感的加持可以吸引多數人注意力-也就是炒熱社群的討論度。

什麼人需要網感?

我認為所有現代人都需要,但是有些職業會特別要求有「更好的網感」,像是社群小編、內容創作、個人品牌工作者、創業者⋯⋯

一個稱職的主管,絕對不止是需要學習厲害的管理方法,而是需要高的 EQ 所帶來的好處,像是溝通技巧、好的人際關係

而當你接觸網路的時間越久,越是依賴網路的人,自然就需要更多的「網感」,來幫助你的網路工作或事業;或者說,在你個人的網路發言中得體不失當。

不使用網路或者面對較多機器的人不需要網感,但是

如何培養網感?

先問問自己需要網幹做什麼?不同角色需要網感的程度不一;普通人不需要特別研究,會想研究通常都是內容創作者,以下針對這群 TA 做分享。

既然知道網感是抽象的、是人體感知的敏銳度以及後續的個人反應,那就頗吃天份。個人學習的方向,則是往「如何讓自己變成一個幽默的人?」去探索

幽默,不等於很會說笑話

但是,學會說笑話,可以讓人變得有幽默感。我很擅長用相近的概念(或原理),讓自己能掌握想掌握的事物。

網感,體現在哪些媒介上?

容易在社群媒體上發現,因為社群本身帶有可傳播的特性,一件事光是大家關注還不夠,激發大家想要討論分享,就是一個好的驗證。

  1. 創作的內容:Youtube, TikTok, Blog
  2. 發燒影片、頭條新聞

網感練習的方法

多刷多思考

每天刷熱門影片是基本,要去拆解原理,並且做總結經驗。這個過程並完全是個享受。以前大學選修過一門奇耙「電影欣賞」課,以為是營養學分,結果過程非常累,因為老師會不斷暫停畫面,然後講解細節。

老師可以把演員站位、道具及背景、鏡頭與燈光、台詞情緒、情緒堆疊講過一輪,然後還要回放,讓同學再感受一次。所以看熱門影片不是純娛樂,而是思考分析

多留言互動

號稱網路巡邏隊的聞氫哥,會到處在別人的貼文底下留言,這也是一種累積網感的方式。

聞氫哥的有些留言甚至會比主貼文的讚數還高
聞氫哥的有些留言甚至會比主貼文的讚數還高

每一次留言都在創作話題與互動,是很低成本的練習方法。

網感,就是刷存在感?

應該算是吧?儘可能讓更多人知道並且認識你,要說是譁眾取寵也行。但流量是個雙面刃,流量來了我們接不接得住?能承受嗎?

經營自媒體跟累積網感還是不一樣的,我會不斷思考:「我要什麼樣的流量?」、「我要拿流量來做什麼?」

總結以上

說明了這麼多,我總結網感,應該是⋯⋯

理解、創造、深度洞察網路內容的能力,以高效率的方式,產出、拆解或複製被網路作品的能力。不限於影像、圖片、文字,大至文化創作小至貼文留言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