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TikTok 如何獲得更多粉絲數?

流量跟粉絲有關係,但不是絕對。

雖說更多的流量有更高機率增加粉絲,但是我也遇過很多情況,做了幾萬、幾十萬的流量,但是粉絲增加的卻很慢。

為什麼這篇文章很重要?粉絲數代表什麼?

仔細猜解這個App的邏輯(請見下圖)

可以分成為你推薦/好友影片

TikTok 推薦的權狀跟演算法不同於其他平台,粉絲數可以獲得影片基本的推薦量,也有更大機會破圈去觸及原本觸及不到的受眾。

不管是我自己的帳號還是幫人拍影片,第一件事就是透過心智圖來建立一個內容策略。

粉絲成長心法

在我跟你分享一些技巧之前,我想先建立一些個人品牌的觀念,也就是所謂的心法

這部分比較抽象,Randy 陪跑超過100位學員跟IP,很難說一定怎麼怎麼拍就會增加粉絲,只能盡可能將知識系統化,把一些脈絡整理出來給你。

以下有三點,推薦你反覆思考

  1. 讓人喜歡:強化個人比較討喜的那一面,例如正面、陽光、幽默、風險,透過影片的腳本把它呈現出來
  2. 獨一無二:說一個故事跟個人經驗,不管是老闆還是上班族,投過編排都可以強化某一個人設。詳情見人設懶人包
  3. 鮮明的印象:多數人在滑抖音時,腦袋是放空的。
    (非貶義)

    所以在設計帳號或影片的細節是不要弄得太複雜、讓消費者思考太多複雜的問題,大家下班滑手機都是空檔破碎的時間,尋求一點點視覺刺激

TikTok 帳號命名小巧思

帳號的命名上,也盡可能地直白易懂有趣,隨便舉例:
真情劉露:講兩性關係跟感情的
豬肉暖男阿宸:ㄧ聽就知道賣豬肉的,10萬訂閱
有特色的帥哥:知名搞笑劇Ip,百萬訂閱

p.s 這裡只是舉例,最終還是看你的內容或經營策略,仍然有孤僻不直覺但很有創意的帳號經營技巧

接下來分享幾個比較操作跟技巧面的部分

關注Tiktok 最新的潮流

平台本身鼓勵使用者二創,也就是相同的腳本或內容的重複,透過不同的人來演繹。

之前有學員跟我分享說,拍重複內容很無聊,他想要原創!

只能說這是經營方法的不同而已

翻拍一些時下流行的內容,本身就是借勢的一種,甚至也沒有侵權的問題(看狀況)

發起TikTok挑戰

我不知道你的年紀多大,但2014年前的冰桶挑戰1(Ice Bucket Challenge),是我印象中經典現象級二創活動,讓所有名人翻拍淋冰水的影片。

Cleanshot 2024 06 07 At 22.03.49

這種系列的一直都是熱門話題。

社群平台改朝換代了很多次,但基本的玩法跟原理都是大同小異,抓住人類的盲從羊群效應,利用一定要跟風,否則會顯得自己落伍的心態,是挑戰系列歷久不衰原因之一。

觀眾也樂得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,而短影音平台讓這個文化更加盛行。

邀請不同的創作者入鏡

TikTok 不只是一個影音平台,同時也是一個社交媒體,邀請同主題,但不同類型的創作者同框,11是已經被證實非常有效的增粉技巧

說一個故事

如果你在規劃內容策略的時候,就加上了連續性這個概念,基本上你的追蹤數非常容易增加

比如說:

  1. 老闆跟助理的人設:應該要正經八百的職場環境卻出現了一點點曖昧的情愫,這當然是劇本設定,但你只要記得這張點之後,你就弄一想要去看下去他們又要做什麼?
  2. 當然自己是缺點就是腳本,實際上會比較困難,而且人設容易翻車
  3. 連續挑戰100天做xxxx: 連續100天跑3公里的身體變化、100天挑戰不同的化妝風格,這種持續性被觀眾的是一連串的刺激,會讓人有想看下去的慾望:我想看看你還能變出什麼花樣🤣

小結:

短影音是一個很好破圈手段,但不見得可以養成鐵粉,除了透過企劃之外,我也會建議私域或電子報,來讓觀眾更加的認識我(或旗下的IP)

經營策略跟內容策略是兩個維度的思考方向,企業跟個人經營方向也不一樣,也是因為如此社群經營變得更加多元且有趣

如果你對經營個人品牌有興趣歡迎參考《短影片創作懶人包》,你也可以訂閱我的電子報以在最新時間收到我的行銷觀點、個人品牌經營技巧

  1. 冰桶挑戰(英語:Ice Bucket Challenge)是一項於社群網路上發起的籌款活動,意在引起人們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LS,亦稱「漸凍人症」)患者的注意。 ↩︎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