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2020回顧:拆夥後的創業還算成功嗎?

創業成功還是失敗的定義到底是什麼?

2021年,想回顧一下去年人生的重要事件—拆夥,事業夥伴的離開,屆齡30歲,突然間轉換到另一個階段。

有次跟朋友聊到,我到底算不算個成功的創業者?畢竟走過了五個年頭,公司經營上雖說不是大成功,但也小有所成吧。想起那句話:「很多創業不是失敗,而是沒有成功。」(註記:15年底返台,16年成立公司)

創業熬到頭,需要面對的不只是商場上的挑戰,更多是人生的選擇。熱血創業的投入一定帶有不理性的成分,盲目相信自己會成功的人,可能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摧殘、不然就是還沒賺到錢。

有時候就是不適合

先聲明,這篇有寫到拆夥的情節,再怎麼說雙方爭執總是互有怨懟,我是秉持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,希望將重點放在心情的抒發、自我的反省。盡可能輕描淡寫,中性地描述,如果前夥伴們有看到這篇,Randy 只能感謝你們的大度。

但我也得為自己辯白,摸著良心說完全對得起你們,我仍然是個理性負責、願意溝通,當初那個義無反顧跟你們一起打拼的人,遺憾是最終走向這個結果,沒辦法繼續合作。

或許,緣份盡了雙方便不再適合,都付出了全部努力,卻再也無法感受到彼此的善意,更沒想到,會是那個時間點、形式。

文筆不好,文字不足以表達我的遺憾,即便寫文至今,都結束合作大半年了,仍深深覺得不理解、無法接受。

拆夥怎麼算

老調重彈還是要告訴各位讀者,合夥創業一定要先把最糟糕的狀況講好,爛合約,總比沒合約好。

Randy自己先承認在創業過程中,我是屬於比較比較會計算的,個性使然天生對財務規劃比較著迷,習慣性地去對公司做價值估算、也預判營收成長,然後問夥伴們怎麼看今年的成績回顧。這個動作可以反省自己的努力、也確認夥伴們對當前公司的價值判斷。

可惜,拆夥就像離婚,拿到再高的贍養費終究不會開心。

當合夥人跟我提出拆夥的條件後,錯愕的我不斷問有沒有機會繼續合作?或者我以掛名的方式(單飛不解散)進行,通常談到這階段,任何的提案或討論都不容易有共識,似乎都被視為一種勒索或者討價。

公司的價值是創辦人

我想大多數的小生意拆夥分家,都是雙輸,做生意本來就難,即便公司成績不錯,很大一部份是仰賴創辦人的無數血心投入,這些都難以量化,因此公司價值通常在於創辦人,而不是實際可見的估算。

曾經我曾經說過估值計算方式為『年營收的3倍』,以年營收600萬做計算,公司價值1800萬,我的股權45%,理性的算810萬,應是買斷股權的價碼。

是不是天價!因為這裡假定的事事業是穩定的,利潤也是固定的,假如每年淨利20%換算下來每年淨利120萬,相當把未來約7年的分紅給提早兌現。第八年後,都是留下來的股東所獲利。

換個方式說,能用目前公司獲利能力,推估未來3-5年的預估分紅作為退股費用。(5年很難讓人接受)

但現實是,不 可 能!

發展中的小企業獲利是不穩定的,用這個價格接手的人會經營得非常辛苦,用這個價格討論是很難有共識的,所以我始終沒開價格。

即便分道揚鑣,對曾經的夥伴索價,我自己是開不了口。那怎麼辦?

雙方內心估價

我自己內心定價是以每年假定的分紅金額再乘上五年,作為退出的依據。舉例來說,公司年營收600萬,每年分紅30萬,因此心中定價150萬,比起前面算的810萬低非常多了吧,其實這才是合理的。

始終我沒有開口說出這個金額,畢竟跟好朋友講一個價碼,顯得過去的情份很廉價⋯⋯

最後還算順利的,前合夥人完全沒有含扣,用他自己一開始的出價立馬答應,把公司賣給我。坦白說,當時我有邪惡的想,若加碼兩倍開價300萬才要退出,以我對他能力與個性的理解,他借錢都會想辦法籌出來。(但太殘忍了,以當時公司現況來說,金流壓力太大了!)

因此很多人都問我說,有沒有什麼狗血內幕,真的沒有,討論的當下只有痛苦、還是痛苦,只想快點結束。畢竟:

為什麼我要為自己的努力算出個價格?

為什麼要用金錢為努力定價?

因為無價,所以我堅持留下來了

而留下我至今還不時在回想,到底為何走到了這一步。


結論:

拆夥是件難事,尤其是小生意小事業,更多的是無形的心力資產。文筆不好,拉哩拉雜寫了一堆,總結幾點建議:

  1. 創業過程中,時不時地要有人負責做年度回顧,對公司的價值做估算,並且留下會議紀錄,哪天時候到了,也可以確認雙方的價值觀。
  2. 價值估其實是個理想值,事業拆分是雙輸,最終只能拿到價值的一折、兩折,若不甘心就反向收購吧。
  3. 不要被情緒帶走,再努力也無法換算金錢,更不要浪費時間走法院,沒多大的數字鬧成這樣很難看,創業人應該處處都是機會,一直鬧只像個Loser。

最後,我們在2020.10 正式結束合夥關係。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