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網路極快的環境變化,身為品牌主及廣代的我如何因應調適?

網路經營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志業及公司發展的必經之路。當越多人進入這個產業時,競爭就越來越激烈。到底我們經營電商,需要先暸解『網路的哪些特色及趨勢』,讓我小小的分享一下。

我覺得其中點最大的變化就是「產業極快速的變化」

一年一個新變化,三年一個週期

這是我自己的簡略觀察,幾乎每年都有新的趨勢或話題。就電商來說:

2013年 開始的社群經營
2014年 數位廣告開始起飛
2015年 單圖廣告、類似受眾等功能讓 FB 廣告起飛
2016年 組合圖片、懶人包
2017年 直播盛行(2015就開始了)
2018年 社團貼文起飛(觸及率極高)
2019年 機器人、對話式行銷
2020年 Youtube融合社群廣告
2021年 Tiktok

年份跟內容只是大概的樣貌
畢竟我是實戰派,不是學術研究
印象中就是每年都有許多熱門關鍵字與話題

其它還有像是:

群眾募資、Youtube, Blog, SEO 各自的圈子中都有一些小趨勢、小變化
前述的年份的產業變化,是我用電商經營操作數位廣告的觀點來紀錄

平台演算法,如何應對?

除了內容變化,這些平台本身時常在更新演算法
讓許多經營者很困擾

歷經多年的摧殘後,我自己比較傾向「放棄」研究演算法
因為經驗告訴我,與其理解平台猜不透的演算法
不如好好的把握自己能控制的因素
好比說:平台大方向的改變、提升學習的速度

這樣的快速變化讓我掌握「快速學習」及觀察的技能
例如說 WordPress 這個網站的架設、學習 SEO 或製作影片等等⋯⋯
現代網路人,尤其是年輕的初學者,
必須擁有像海綿一樣的快速學習力跟洞察觀點

同時避免樣樣都懂,可能樣樣都不專精的情況 (兩難)_
近年來我比較專注在行銷策略廣告投放的策略整合上

一如所有人的課題: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與主軸?
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:

一些趨勢的掌握及觀察

同時我也蠻常閱讀電商產業報告,數位平台、知名公司、代理商
每年甚至每季都會出刊該公司的數據或洞察意見,例如:

Google, Shopify, Hubspot 國內的話有:
SHOPLINE, iKala, Prefluencer

把幾家大公司的報告閱讀就能掌握現在的電商環境及狀況了

不過這也要一定的需要功力的累積及經驗
像新來的同事理解速度就會比較慢,或者看完了也沒什麼心得
只能建議大家多聽、多看、多討論。

怎麼應對呢?

歸納多年經驗,我的志業是,目標不要設定「成為網路專家或是行銷專家」
而是產業專家或是專業技能工作者

專業技能工作者

例如說:SEO, FB廣告操作,這類的工作可以確保自己的公司或業務
有基本的包底量,因為單純,固定可交付的工作成果

市場上一定會有需求,說白了就是提供一份勞務
就像是清潔人員、快遞外送這類花時間的工作

我不覺得數位工作會比一些勞務工作,產值高上多少
反而因為前面的提到的網路變化之快、學習的人又多

市場報酬會變得很差,很難用所謂的「資訊不對等」來賺取利潤

產業專家

但是如果是產業專家加上專業操作,這樣的結合就有趣了
這也是我老生常談:廣告代理商的成效為什麼很難好?
補充我的慘痛經驗:那些年被代理商花掉的錢

因為他們是一群專業的操作人員在經營不熟悉的領域

你如果問「廣告邏輯」、「系統設定」我當然會覺得原理很簡單
因為知識是有固定的邊界及方法

如同所有職業或技能,只要花時間多數人都能在一定的時間內掌握七成八成、甚至更多。
但是剩下的不足或欠缺的是「組織溝通」、「行銷策略」

只要是無法融入公司行銷深處、品牌經營的廣告操作
一個不小心就會一波波襲來的網路浪潮給覆滅了

沒有所謂好不好的廣告代操,只有適合自己公司的廣告協力夥伴

Randy 給客戶的建議

長期主義的經營思維

不管是品牌還是代理商,我都時刻提醒自己要把有長期主義的思維
前年在經營不擅的情況下,不小心將人員的薪資談得太高
導致薪資費用大增,而要幫業務或新進人員加薪時又沒辦法
還有一些管理決策上的失誤,導致人才流失

除了長期思維,今年我給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團隊及模式
人員可能會因規畫而離開,但是文化與制度會留下

除了個人能力的持續增長,好的DNA是認為自己可以堅持創業的動力
也是給自己的理由

否則當面對虧損或是多如雜毛的煩心事,還要持續大量的吸收資訊
不斷地打破重練,身心狀態都很容易出問題的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