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月大量的研究 TikTok 與短影音,也拍了非常多的影片,受到許多技術性的影響,讓我的工作效率一直無法有效提升。而且居家辦公對我來說,品質不好,很常想對老婆、女兒發脾氣。
轉型成生活分享的帳號
小公司老闆到進入家庭,事業上算是蠻遭受打擊,外部環境就很糟糕了。還要分心在家庭上,突然發現以前很多都是用時間、拼勁甚至是健康換來的成績。拿到的成績其實對比付出,實在太少。
所以我有在檢討說,自己的是不是創業的料,努力的人這麼多,為什麼就我們會成功?我覺得所有當老闆的都要時常這樣反省。
我每天都要耐著心情,調整到工作狀態,時常是真正坐下來、到開始進入到狀況內,已經花掉不少時間。(通勤是很痛苦的,但也是種緩衝)
小孩的精神需求實在太大了,我跟露露都必須花更多精力,帶他去各種地方「消耗電力」,剛好想轉做自媒體這塊,那就試試看吧。
都是要花精神的,不如把花下去的時間,做成影片。生活即是工作,工作即是生活。
自媒體門檻極低
所有人都能做行業,要建立護城河的材料,相對變得抽象,我也還在摸索。是個人特質還是內容?
我常說,當學習一件事情的時候,光是知道目標還不夠,更重要的是知道邊界,以及為什麼而做?這個 Why 卻是最難掌握的。然後這個時代誘惑又這麼多,定力稍微不夠、看得不夠透特,就容易放棄。
多數人放棄,不是因為毅力不夠,而是不知道成果會多美好
市場調查
做生意也好多年了,看了不少案例及同業,知道哪些東西是能賺錢的。但就考驗著執行力,所以文章開頭就說,那種看著有人在賺錢,自己還要分心、分工家庭事務就會很煩躁(但我做很少)
參考對象
親子類別:我是老爸、好味小姐、陳彥廷、
數位專家:Santrel Media, 柚智夫妻 X 雷蒙三十(YT)
想要成為生活藝術大師?
其實蠻不容易的,骨子裡的我對美食或旅遊沒有太大興趣,就是生活的養分,硬是要切入「自媒體」這個方向,我覺得不是很舒服。
但是行銷的廣泛話題一定是社群、熱門角度切入的,任何的平台都是社群及娛樂平台,或許有知識或者圖書館的效果。但是行銷一定不能反人性,所有負面的循環,一定做不起來。
對我來說數位專家,又代表著什麼?
吃飯的工具,寫到這裡。我又更清楚了頻道走向該往哪邊走,至少稍微清晰一點,找個時間點,把一些專業內容做出來吧。
多數人都把逛社群當娛樂,但我滑手機,都是有目的的在搜尋與思考。最重要的,寫下來與分析。
專業領域的廣泛話題 -瑩真律師
![](https://randy24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6/%E7%91%A9%E7%9C%9F%E5%BE%8B%E5%B8%AB-1024x625.png)